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与核心,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时,它也是我国出口产品中的重大品类之一,其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海关总署11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集成电路9311.7亿元,同比增长21.4%。

多因素成就优异表现

今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为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享受优惠政策明确了标准和程序。

地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步伐也愈发坚定。今年以来,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广东省等多地纷纷出台新的政策举措,助力当地集成电路产业链不断完善。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政策支持,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还减轻了企业负担,强化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效降低了集成电路产品的出口成本,为集成电路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集成电路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通过建立海外运营网络等方式,加强与国外客户的合作交流,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引入更多先进设备,也为集成电路出口的亮眼表现作出了贡献。

宋思源分析称,从国际市场看,全球终端市场需求增加,特别是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需求逐渐回升,同时各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产业的布局加快,都对我国集成电路的出口产生了拉动作用。

向高端市场突围

我国高度重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生产规模持续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集成电路产量3156亿块,同比增长26%。

“有大量生产的能力,才有规模化出口的能力。当前,我国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具备一个显著特点,即物美价廉。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我国技术更先进,品质更好,成本更低。今后,我国集成电路的努力方向是向先进制程芯片领域攻关。”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集成电路的产业实力在中低端市场较为强大,在高端市场仍存进步空间。此外,从产业链上游看,国内企业在原材料和设备等方面的自给率有待提高。

产业规划,贵在“对症下药”。目前,我国正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向纵深发展,将高质量发展的卡点、难点攻关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披露,“在国家层面已经启动实施质量强链十大标志性项目,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的质量提升需求,部署实施146项攻关任务,推动加快研制一批国家标准、计量技术规范、计量标准装置,形成一批亟需的检验检测方法,建立一批质量评价认证制度”。

地方上,以成都为例,11月5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于官网发布《关于拟支持2024年度成都市集成电路项目名单的公示》,将拟支持的69家单位共109个项目予以公示。此外,青岛市、北京市等多地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纷纷落地,有助于为各类集成电路项目注入耐心资本。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赵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述一系列举措将持续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助力集成电路产品向高端市场迈进的同时提升国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力带动出口进一步增长。